31.10.06

激情與陶醉的一晚:
Dirty Three - LIVE in Hong Kong - (超強)回顧 !

這次是我繼Franz Ferdinand之後,第二次欣賞外國樂隊的表演,當晚的表演實在令人驚嘆、難忘。

先介紹一下Dirty Three這支來自澳洲的Post-Rock樂隊。

一行三人的Dirty Three由小提琴手Warren Ellis(上圖右)所領軍,演奏的曲目偏向傷感而纏綿,編曲是一貫Post-Rock格局的時急時緩,但有别於冰島Sigur Ros 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唯美Post-Rock風格,Dirty Three的樂章 (留意我用「樂章」,而不是「歌」) 留白的地方沒有前者的多,細而密,而且Dirty Three極少用到Vocal,而著重以小提琴聲為主旋律帶出細膩而動人的氣氛。

當晚與友人F君及其友人K君,走了一段斜路後,來到位於中環堅道的明愛中心會堂,走到附近,只見牆上一張小得可憐的紙牌,草草地指著表演場地的方向,而所謂售票處只不過是兩個人站在門口一角,等進場人士付錢拿入場票,交收那刻感覺就像進行一些不見得光的非法交易一樣。 (just kidding :P)

回想當時4月Sigur Ros來港時的鋪排,除了隨處可見的地鐵廣告之外,亦不乏有媒體的訪問,而表演場地更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簡稱「九展」),以一隊Indie Band來說那次幾乎可以說是「總統式」的安排,「有米」的主辦單位實在應記一功,相比起Dirty Three這次的排場,後者規模實在小得近乎可憐,有點兒同人不同命,怎樣說他們也是同級數的樂隊。

在昏暗而帶點悶熱的走廊等了十數分鐘,觀眾魚貫地進入了一個類似學校禮堂格局的表演場地,前面的舞台亦是簡單而細小。觀眾人數不多,就算最高峰時,估計都不到二百人,又難怪,可能宣傳資源有限,若不是之前在的MCB討論區(Indie迷集散地) 的宣傳,知道的人恐怕會更少,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觀眾都以年輕人為主,有的看來比我還年輕,像是大學生,看來籌備單位似乎有在大學宣傳過。

表演開始,先來的是一隊來自台灣的Supporting Band,叫做”GoodBye NAO!”。這隊Band當晚的表演實在有點不知所謂 (還是我不懂欣賞?),總之不敢恭維。”GoodBye NAO!”的隊長出場介紹完自己叫甚麼Band之後,四位成員各安本位把弄樂器,演奏出一些無規則的音牆,但隊員之間並沒有任何contact,只是各有各玩,起初我以為他們只是在調教樂器,誰知越看越不對勁,隨意的Noise-Rock音牆底下,成員間的行為開始失常…… 只見結他手不時用塑水樽扔向放在地上的結他,Bass結他手開始鬆開其bass結他上的弦線,隊長結他手更粗暴地用尖物刮斷結他弦線,眼見樂器慘遭蹂躪,場面實在令人不忍卒睹,而鼓手依然若無其事地自顧自玩奏。這段開頭看得我目瞪口呆,看來他們是想用另類而極端的「方法」去令到樂器發聲,製造出特別聲效,但真的「另類」得過分(過火)。而友人們都認為他們好像不太尊重這次演出,上台只表演了一輪「拆線」之後便便怱怱離開,不明所以,不知所謂。

好!輪到戲肉,萬眾期待的Dirty Three之後很快出場。全場歡呼拍掌歡迎。

Dirty Three三子進場,小提琴手Warren Ellis滿臉鬍子,形態像極一個醉酒的流浪漢,幾乎令人認不到他,整晚他都很熱情親民,動作多多,口沬遮攔,不時逗得台下觀眾哄笑,而近期大紅的James Blunt (唱”You’re Beautiful”那位) 亦成為他的諷刺對象。

他們全場落力演出,絕無因為眼前細小的規模而想過交「行貨」或敷衍了事,Warren Ellis的激情奔放,加上鼓手Jim White (上圖中)收放自如的高超技巧,成功帶動觀眾投入其演出,而音響效果亦比想像中好,令人徹底忘掉身邊簡陋的配套環境。

自問對Dirty Three的歌的認識僅限於之前他們宣傳用的十多首MP3,所以有部份歌曲不知名目,但這無阻我欣賞他們表演的興致。別看他們只有三個人,但他們所用到的樂器也不少。最令人目不暇給的是鼓手,整場不斷轉換鼓棍、鼓掃、及「大頭」鼓棍,忙忙碌碌的,務求擊打出不同的效果,又不時用上木魚般的敲擊樂器,又放一些小鈴鼓在 “Hi-Hat” 和”Crash Cymbal” (俗稱”查查”)上,製造出富豐而具層次感的效果,再加上他如行雲流水般的高超Jazz鼓技巧,看得我這個鼓迷目眩神馳,眼睛眨也不眨。

小提琴手的花款也不少。當然,他不會蹂躪他的樂器,全場大部份時間他都「正常」地使用他的小提琴,但有時他會用手像結他一樣彈奏小提琴,出來的效果相當清脆,聲音紮實。
(無獨有偶,Sigur Ros亦會反其道而行之,用小提琴捧拉奏結他,Post-Rock世界真的是無奇不有。)
另外他會用上一把古舊的12弦曼陀羅琴 (Mandolin) ,琴色清亮而細膩。最驚人的是他在末段用口吹小提琴,他側著小提琴,用嘴似乎是貼著樂器的弦線和木板之間,吹出了尖銳而幽幽的長音,技驚四座,全場拍掌讚嘆。

第一個高潮是到了第三首(或第四首,不太記起,可恨我忘了他提到的那首歌的歌名),Warren Ellis用手彈小提琴奏起Intro,帶起歌曲,之後整首歌越奏越急,充滿了能量,而且是那種Dirty Three少見的跳躍節奏,我(們)完全沒料到Dirty Three可以玩出如此強勁的節奏感,那一刻我(們)已被徹底被攻憾,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節奏擺動身體,驚嘆得令我(們)無話可說,情緒High到近乎忘我,全場氣氛高漲到沸點,刺激得又如坐過山車一樣。終於,那首歌完了,前一刻我還質疑自己的存在,直至觀眾爆出了如雷一樣的掌聲和吶喊,我才知道返到了現實世界。

這就是「世界其中一支最好的Live樂隊」演出的威力。Bravo !

刺激過後,他們當然不乏一些拿手的聆聽系樂章,適時地調和了原本急激、緊張的氣氛,盪氣迴腸,動人得緊緊抓著觀眾的耳朵,滴水不漏的瑰麗音場充斥著整個場館。小提琴手投入得像著了魔一樣,有時一邊拉一邊招牌式踢腿,有時跪下,甚至躺臥在地上,再加上時暗時明的燈光下,他一臉鬍子的形象平添了一種戲劇性效果。

另一個Supporting Artist是來自內地的新晉女唱作人張懸(她的樣貌不錯哩..^^),她為Dirty Three唱了其中的一曲,但可惜可能因為Microphone設置得不太好,樂器聲幾乎蓋過她的聲音,所以無奈我們只聽到一堆夢囈般矇矓的唱音,難委她真的一臉陶醉和投入。
(其實我是期望她可以拿起結他和Dirty Three 一起“Jem” 歌。)

另一幕高潮就是當他們奏起我最喜愛的 “I Remember a Time When Once You Used to Love Me”,幽幽而高吭的琴音,清楚易記的旋律,感動得無以名狀,情感脆弱得令人融化,有甚麼美好得過一支出色的樂隊在你面前演奏你最喜愛的曲目。

歌曲"I Remember a Time When Once You Used to Love Me" 試聽:




他們演出了大約一個半小時,雖然短了一點,但看到他們如此精彩的演出,實在已經值回票價,$250,平民價錢欣賞世界級演出,夫復可求。所以我在這裡將美好的記憶化作文字永遠保留著(當然還有一堆「鬆郁矇」的照片和影片),好教他日回味。

表演結束後,我與友人F君、K君,到附近的特色大排檔,暢飲暢談,亦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世上難得有知音,如此愜意的氣氛之下,成為了當晚我最好的Bonus。

[連結: 當日照片]

25.10.06

人間有情 - <世貿中心>觀後感


以下內容提及大量劇情,想看者如要保留欣賞電影的興致,不建議繼續閱讀。
******************************************************************

她和我觀看完這套戲之後,其中一個觀感都是一個悶字。

但悶得有它的道理。

如果你期望看到一些荷李活式的災難鏡頭,例如巨型客機震撼地撞上大廈,或者途人爭相走避,無數碎石、鋼筋在你的面前墮下、爆裂,烈焰沖天、鬼哭神號的悲壯場景,這套戲恐怕會令你失望,似乎導演的著眼點或整套戲的方向都是以人性的光輝去感動觀眾,而不是特別賣弄眩目的特技,又或者那堆砌般的特技總不及當年911事件帶來的真實震撼。

整套戲把視點集中在兩個真有其人的拯救隊員身上,講述他們如何由拯救者突然變為被救者,困於幾十呎的瓦礫之下,徘徊在死亡邊緣,等待救援,同時不斷互相鼓勵,發揮了堅強的求生意志。

就是他們在瓦礫下的良久而平淡的對話,使大家直打哈欠,似乎不但是戲裡的人物,連戲外的觀眾都好像受到另一種「折磨」,然而有多少人會感受到他們不斷的對話中,除了旨在使自己生理上不要昏睡外,最重要的是待救者心靈上正在尋找一絲在絕望環境中生存下來的理由。

會是甚麼理由?

他們最放不下的,始終是家庭。縱使是一些日常家庭瑣事,在他們當時的腦海中都成為了一些彌足珍貴的記憶,緊緊把他們抓住,唯恐其稍縱即逝。談話過程中間中出現了瓦礫塌下和突然其來的猛火威脅,製造了不少驚險場面,更大的震撼是目睹同袍喪命於另一次塌陷之下,連串的打擊,他們的意志亦備受考驗。

故事亦穿插著兩位待救者的家人的反應,成為套戲的另一重點,而兩位妻子亦顯得勇敢果斷,擔心憂慮之餘,亦為日後倘若缺少家庭支柱的生活而打算,那種堅強的臉容,成熟的表現,實在令人深刻。

戲中一名美國士兵奉著神的驅使,趕到現場,戲劇性地發現兩位待救者,並與其同伴作出拯救,拯救的過程成為了戲中的一個高潮,如果稍有差池,隨時一同葬身瓦礫之下。那美國士兵在災難之後亦立刻加入軍隊,為美國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戰事,但他的出現對我來說實在有點突兀,而他的從軍決心似乎只反映了一些大美國主義思想,帶點濃厚的政治目的,與整套戲有點格格不入。

縱使災難中仍有無數值得我們描寫的人物,但導演選擇把“世貿中心”巨大的災難主題,濃縮成兩個真實的人物的由求生到獲救的過程,以冷靜而煽情的手法呈現了另一種英雄主義的描寫。

評分[7.2/10]

15.10.06

舊酒新瓶

偶然讀報,見到好詩一首,特此分享一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沒錯,這是大家都可能聽過的王翰"涼州詞",好一首經典。

「酒,酒,葡萄酒!
杯,杯,夜光杯!杯滿酒香讓人飲個醉!
飲呀,飲個醉——管它馬上琵琶狂撥把人催!
要催你盡催,想醉我且醉!
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醉睡沙場,誰解個中味?
古來徵夫戰士幾個活著回? 」

以上則是新詩詩人綠原,將舊唐詩重新用新詩格式來演譯,保留了原詩的意境之餘,更顯得豪邁瀟灑,朗讀起來亦相當鏗鏘有力 (個人特別喜歡那句「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醉睡沙場,誰解個中味? 」)。

譯詩的難度相當高,要避免破壞古詩原有的韻味之餘,又不能流於只是「擴張句子」的程度。
誠然,譯詩總好像比作詩低了一層次,因為並不是純粹原創,但相信亦不失為一種另類嘗試,又可作為初涉新詩的人的試金石。

7.10.06

音樂摘記 - AIR 裡的夜曲

中秋夜,醉倒於AIR幽幽深邃的選曲之中。

“Late Night Tales”系列是由一些具相當份量的DJ或樂隊選出一些他們最喜愛的曲目加以混音以成。一如其名,當中大部份都是一些適合夜晚播放的Moody曲目,對AIR來說這跟本是拿手好戲,因為他們一直視黑夜為朋友,總喜歡在幽暗獨處的氣氛裡尋找電子音符的一絲悸動。

他們的選曲當中,音樂都以簡約、 幽靜為主,從古典、電影配樂、Acoustic-Rock、到低調的Post-Punk等等,而當中亦可窺探到AIR音樂的根源及反映到其音樂的所受到的薰陶。

前菜是經典樂隊The Cure簡約、飄渺之作"All Cats are Grey",AIR把他們視為80年代的音樂英雄。AIR的配樂選曲幾乎成為這大碟的主菜,份量十足,尤以碟中配樂大師Nina Rota的一曲”O Venezia, Venaga, Venusia”最為突出,另外還有我們中國的譚盾取自電影”英雄” 裡的配樂 “For the World”,悽惋動人,好的音樂果然不受地域限制。備受AIR 推崇的Lee Hazlewood,一曲"My Autumn’s Done Come",磁性動人的聲線配以淡淡的懷舊弦樂鋪排,唱出了秋夜的孤寂,AIR甚至把他奉為美國版”Serge Gainsbourg” (法國無人不識的國寶級唱作人),足證他的魅力。其他配菜亦斤兩十足,包括有兩位搖滾詩人Bob Dylan和Elliot Smith的作品: "I Shall be Release"和"'Let's get Lost",同樣扣人心弦。甜品方面,有AIR親手為一齣舞台劇創作的背景音樂"Musica",感覺滿足。

試聽連結

全碟唯一缺憾是竟然選了 Chill Out 情歌“Loving You”,流行味偏重,似乎與全碟的藝術性有點格格不入。

AIR 自04年大碟 不”Talkie Walkie” 之後,至今已近兩年沒有新作,作為法國電子孖寶AIR的忠實「粉絲」,這兩年好像有點漫長。幸而他們最近宣佈將於07年推出新大碟,並有信心帶來新的元素、新的驚喜,著實期待。

大碟評分[8.5/10]

3.10.06

保險



漫遊網海,偶然間找到這個甚為有趣的泰國保險廣告,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

與此同時,最近友人A君正在某大A字頭保險公司當了個保險經紀(及財務策劃員),本來電腦方面相當不錯的他,剛畢業不久,竟然做了這份風馬牛不相及的工作,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及至A君一身西裝「戰衣」的成熟行政人員打扮出席舊同學聚會時,友人們的錯愕表情溢於言表,而且跌得滿地眼鏡碎。

保險,很佩服第一個想到保險這個概念的人,它就像為你開了一張期票一樣,等著你來拿,但又沒有人希望拿,因為沒有人想有甚麼不幸的事降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但買了又的確令人安心;保險亦是巧妙地利用人普遍的心理作基底,人對不能預知的未來都有份潛藏的不安感,科技越發逹,社會發展得越快,變數就越多,加上忙亂的都市人普遍對自身的忽略,便造就了更多意外事故的出現,亦因而衍生了各種各樣的保險計劃。正是這些合理得可怕的心理因素,令經紀們得以有遊說的基準。

一向自信滿滿、口若懸河的A君,積極地為工作而擴展他的人際網絡,多年好友的我,當然成為他的目標之一。
看見他對工作如此有熱誠,縱然他最終未能說服到我,但有機會或者都會介紹些有需要的人給他。

很多人說我們這行的人,只懂耍嘴臉,而且勢利、奸詐;我希望由我 開始,可以令他們改觀。」
A君如是說。 但願他能真的做到。